武汉市工科院是武汉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公益型工业技术研究机构,主要从事信息技术、光电技术、生物技术、地球空间物理、新材料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致力于应用性、共用性、前瞻性技术研究和中小科技型企业技术服务,以及区域产业技术进步,以服务区域创新发展为己任,成立了湖北省第一家由科研院所创办的专业型孵化器“工科院科技园孵化器”,并将其定位为对接国内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和高端人才创业的中小科技企业孵化培育机构。
武汉市工科院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面向新型产业发展,整合学科资源,调整学科设置,突出学科重点,秉承“新型学科与科技企业有机结合、科技成果与转化平台无缝对接”的理念,设有创新平台、孵化平台、投资平台和产业平台等“四大平台”,并在“四大平台”基础上设有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和技术转移与服务中心,在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
梅利资精密环境设备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精密检测仪器相关的环境干扰改善设备,主要解决环境震动,温湿度空气洁净度,噪音,静电电磁干扰等影响测量测绘精度的环境干扰,亦是世界顶级除振系统品牌[明立]的工业用品独家代理。同时还代理部分检测仪器以友好的价格帮助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向世界。
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是经原国家经贸委、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批准,由中国科学院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专门从事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高科技服务机构,也是科技部认定的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在业务上接受中科院北京分院的直接领导,已成为中国科学院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工作的重要平台。
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秉承“创新技术转移模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理念,不断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力区域产业升级;不断探索机制体制创新,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不断完善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为技术供需双方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形成了以重大项目推进平台、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科技金融平台、国际技术转移平台、京外科技合作平台、知识产权平台及技术转移产业联盟为主体的“6+1”技术转移工作体系,以及以“科技智库、科技金融、科技培训、科技孵化”四轮驱动的市场化业务体系。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直属于国家科学技术部的全国性生物技术及产业管理与协调机构,主要参与政策制定、组织项目管理、管理生物资源、促进信息交流、服务产业发展、推进国际合作,致力于成为生物技术政策的研究中心、生物技术科技项目的管理中心、生物技术产业的咨询与服务中心、生物技术国际合作的协调中心、生物技术管理人才的培训中心、国际生物技术与产业信息的交流中心。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下设综合与监督处、政策协调处、前沿生物技术处、医药生物技术处、工业生物技术处、化学药与医疗器械处、中医与中药处、公共卫生处、生物资源与安全处、产业发展处、国际合作处、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管理办公室、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中国分中心、中生北方生物工程开发研究所等机构。
陕西省科学院是直属于陕西省人民政府,专业从事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的事业单位,与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合署办公,目前拥有陕西省西安植物园(陕西省植物研究所)、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陕西省科学院酶工程研究所等单位。
陕西省科学院具有开发应用前景并在省内外有一定优势的应用项目,学科领域涵盖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研究与应用、农业科学、生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动、植物生态习性研究及引种驯化,纤维素酶的研究及其利用。
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是在我国走向全面复兴、世界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认知发生历史性变化的背景下,为更好地推进党的对外交往,使党的对外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改革开放事业和党的自身建设伟大工程而建立的研究机构,主要从事国际形势、世界政党政治、国外政治制度、中国对外战略、社会主义理论、社会政治思潮、发展模式比较等方面的研究;积极开展同国外政党智库、研究机构的交流活动与学术研讨。
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已与国内外政党智库、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并与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日本、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朝鲜、巴西、印度、南非、以色列等国家的多家研究机构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同时,聘请了多位国内外相关领域有影响的政要和学术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担任中心特约理事和特约研究员,并每年出版《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年鉴》,公开发行中文月刊《当代世界》。
全国丝绸标委会是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在我国丝绸专业领域内,从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起草和技术审查等标准化归口管理工作的非法人技术组织,主要负责我国丝绸行业蚕丝、丝织物(蚕丝织物和化纤长丝织物)、蚕丝制品等领域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及归口管理工作。
全国丝绸标委会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负责其标准立项及报批等业务指导,旨在充分发挥生产、管理、贸易、使用、检验、监督、科研、教学等各方面专家的作用,广泛开展丝纺织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中国作物学会是经民政部批准,由我国作物科技工作者和单位自愿结成、依法成立的学术性、全国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一级学会,挂靠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拥有19个专业委员会、分会和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物学会,共有43个团体会员单位,2万多名会员。
中国作物学会旨在团结广大作物科学工作者,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弘扬高尚的职业道德,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坚持民主办会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促进作物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同时反映作物科技工作者的意见,维护作物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作物科技工作者服务,繁荣和发展我国作物科技事业。
作物科学研究所是由原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和原子能利用研究所的作物育种部分经战略性重组,形成以作物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生理和分子生物学为主要研究领域的国家非营利性、社会公益性研究机构,也是直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我国作物科学领域的创新中心、国际合作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
作物科学研究所下属机构分为管理、科研和服务三大部分,主要围绕“以种质资源研究为基础,以基因发掘为核心,以品种培育为目标,以栽培技术为保障,为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基础性、关键性、前瞻性重大科技问题提供技术支撑”的总体目标,加强学科交叉融合、队伍整合和科技人才资源共享,已基本形成了从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基因发掘、遗传机理解析,到育种技术、种质创新、新品种培育、栽培生理、示范推广等一体化研究格局,并取得良好的进展。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是直属于中国科学院的我国唯一的从事古生物学(古无脊椎动物学与古植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专业机,也是一个全球公认的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标本收藏与展示中心、信息与数据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其前身为成立于1951年的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及前中央地质调查所等机构的古生物室(组)。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作为中国科学院首批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以及首批“创新2020”整体择优支持的研究所,旨在充分利用我国古生物与地层资源的特色,本所人才和学术优势,联合其他学科和单位,开展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我为主,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力争在古生物学和生物地层学前沿领域,以及全球重大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理论探讨中,做出若干独创性和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创新成果,致力于为我国地层古生物学的发展,为全民科学普及,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