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是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学科调整基础上组建的国家级公益性科研机构,也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下属的唯一从事以食品为主的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研究所,肩负着发展农产品加工科学技术、转化技术成果、培养农产品加工高级科研人才、组织全国科研协作、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和提供农产品加工政策咨询等使命。
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旨在开展农产品加工基础性工作、基础研究、高技术发展、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产品研制和标准制定,解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方向性、全局性和前瞻性问题,引领我国农产品加工科学技术发展方向,服务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行使国家队职责。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直属机构,也是目前国务院部委中唯一一家专门从事人事人才政策的研究机构,坚持以服务政府人事工作为导向,积极开展公共管理、人事行政理论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组织完成了许多国家级、部级和社会委托的研究课题,推出了一系列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成果,致力于成为全国人事人才科学的研究中心、咨询中心、信息中心,以及人事人才工作的思想库、智囊团、参谋部。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下设办公室(党委办公室)、科研管理处、人事教育处、财务处、国际合作处、信息宣传处、公共管理与人事制度研究室、人才战略与政策研究室、公务员管理研究室、事业单位管理研究室、企业人事管理研究室、工资福利研究室、法制与绩效研究室、就业创业与政策评价研究室、人力资源市场研究室、国外人力资源研究室、中国人才研究会办公室17个机构,主要承担人力资源和公共管理理论、政策及应用研究。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是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计算机科学技术综合性研究的学术机构,也是我国计算机事业的摇篮,先后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我国最早的计算技术专业人员,并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形成了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发基地,我国首枚通用CPU芯片也诞生在这里。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坚持“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原则,以“跻身国际前沿,关注国计民生,引领中国信息产业”为己任,落实“创新、求实”的理念,先后获得国家、院、市、部级科技奖励218项,致力于成为社会公认的引领我国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计算技术的主要源头,成为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所。
国家生态观测研究网络是以野外台站为基础构建的资源共享合作体系,其研究基地,观测仪器设备、大型仪器设备、试验研究的样地和样品、观测数据都是分布在全国的不同地区,由不同依托单位负责管理,并对野外生态系统研究站的各种资源进行信息化建设,实现网络查询与共享服务,旨在开展野外基地资源信息化,样地与样品资源信息化,仪器与设备资源信息化,观测和试验数据资源信息化建设。
国家生态观测研究网络是在现有的分别属于不同主管部门的野外台站的基础上整合建立的,该建设项目是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任务,需要在国家层次上,统一规划和设计,将各主管部门的野外观测研究基地资源、观测设备资源、数据资源以及观测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和规范化,有效地组织国家生态系统网络的联网观测与试验,构建国家的生态系统观测与研究的野外基地平台,数据资源共享平台,生态学研究的科学家合作与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科学仪器中心是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并通过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认定的国家级平台,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科技目标为导向,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和科技人员提供综合服务,推动科技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大型科学仪器应用新技术的辐射,培养大型科学仪器研究与应用的高层次人才;大力拓展大型科学仪器的功能和应用范围,持续不断地提供新方法、新技术和新的仪器装置;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国家科学仪器中心是通过跨地区、跨领域、跨部门网络式联合构建的大型科学仪器中心,拥有16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分别设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春、西安、武汉、绵阳等地。目前拥有核心仪器和配套仪器91台,包括核磁共振谱仪、各种质谱谱仪、高分辨电子显微镜、能谱谱仪、中子散射谱仪和X射线数字化成像仪等仪器。主要涉及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并建立完善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和绩效考核制度。
网络科普联盟是由中国科协和中国互联网协会共同发起,国家经信息产业部批准,由相关政府部门,全国主要科普网站和有关新闻网站、商业网站,与互联网相关的社会团体、企业、科研、教育单位和大众传媒等领域及从事网络科普工作的专家、学者自愿组成的从事非营利公益性科普活动的社会团体,也是中国互联网协会下属的专业工作委员会,受中国互联网协会领导,业务上受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指导,走民主、自律和自我发展的道路。
网络科普联盟旨在团结全国从事网络科普的网站、栏目和相关机构,共同推动网络科普事业的发展;整合我国网络科普资源,促进网络科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推动网络科普活动主体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协同合作与资源共享,形成网络科普的规模效益;提高我国网络科普水平,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网上科学教育和科学文化信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科普事业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人的全面发展作贡献。
有色地调中心是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由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地质勘查总局及其直属的地质资料馆、地质遥感中心、物化探中心、测绘中心、咨询规划处等单位合并而成正局级事业单位,隶属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设有7个机关处室,下辖5个二级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资补费项目、中央地勘基金项目、行业科研基金项目等。
有色地调中心主要从事矿产地质调查与勘查、区域地质调查、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勘查、遥感地质调查、水工环地质调查、信息咨询与技术服务等业务。拥有区域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遥感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查、钻探施工等甲级资质,以及相关业务的资质证书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保存有全国有色地质行业近60年积累的各类地质矿产调查及科研等成果资料。
黑龙江省科学院是省政府直接领导的厅级科技事业单位、省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综合性研究中心,其职责是管理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研究院所、中心,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开展科学技术活动,参与省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授权委托联系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合作事宜,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主要从事应用基础、战略高技术和重点公益的研究。
黑龙江省科学院由高技术研究院、石油化学研究院、大庆分院、微生物研究所、技术物理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自然与生态研究所、火山与矿泉研究所、能源环境研究院、省对俄工业技术合作中心、院生物肥料研究中心、院科技孵化中心和院科技企业组成,代管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哈尔滨所区),为省化学、生物工程、微生物、自动化等6个学会的主办单位,出版发行《化学与粘合》、《自动化技术与应用》、《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生物技术》和《黑龙江科学》等科技期刊。
中国林学会是由林业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科普性、公益性法人社会团体,也是我国林业界历史最悠久、学科最齐全、专家最广泛、组织体系最完善、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望和影响的学术团体,其前身是创建于1917年的中华森林会,为我国近代科技社团发展史上成立较早的科技社团之一。
中国林学会作为全国林业科技工作者之家,目前设有10个工作委员会,34个二级分会(专业委员会),在全国31个省区市设有省级林学会;现拥有个人会员近9万名;高级会员近1000名;理事185名,分别来自科研、教学、生产和管理部门。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平台是隶属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下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也是我国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的首批9个试点之一,它属于科学数据共享工程规划中的“基础科学与前沿研究”领域,主要是为地球系统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学科前沿创新提供科学数据支撑和数据服务,是目前科学数据共享中唯一以整合、集成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科学家个人通过科研活动所产生的分散科学数据为重点的平台。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旨在整合集成分布在国内外数据中心群、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野外监测台站以及科学家个人手中历史的、现状的和未来的科学研究产生的数据资源,接收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产生的数据成果及引进国际数据资源,加工、生产满足人地系统及地球系统各圈层相互关系研究的专题数据集,并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形成一个非盈利的“以各运行服务中心”为构架的分布式地球系统科学前沿研究与全球变化研究数据支撑平台。